Disambig.png有一些其他的词条可能与此词条重名或近似,请参阅元老院
启明星旗

元老院国家,即大宋澳洲行在(简称大宋澳宋),又称穿越国家穿越政权临高政权,是穿越众建立的国家。国旗为启明星旗

历史

1628年9月27日,穿越者们登陆临高,并迅速平定临高一带。后穿越政权不断壮大,统治不断巩固,进行了多次军事行动,于1630年基本扫清了大明在海南的统治。

共同纲领第一修正案》中首次提到了“元老院国家”这一概念。

地理

统治区域

元老院国家的统治区,又称解放区。在1635年涵盖海南全部、广东大部(包括香港)、高雄济州岛等地区。

行政区划

第三次全体大会后,元老院行政区划体系包括三级结构:大区-县-乡或镇。交通要冲或者经济重镇设特别市,特别市在行政级别上高于县,但不再有属县。

各级行政区(1635)

  • 海南大区
    • 临高特别市
      • 百仞公社
      • 博铺公社
      • 南宝公社
      • 加来公社
      • 城关镇
    • 三亚特别市
    • 琼山县
    • 澄迈县
    • 儋州县
  • 广东大区
    • 广州特别市
    • 番禺县
    • 南海县
  • 高雄特别市

政治

国体

穿越集团的国体为贵族共和制。由全体穿越者构成的元老阶层为统治阶层,享有一切最高政治、经济和法律权力。元老组成的元老院为穿越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。[1]

政府结构

元老院国家的权力中枢百仞城

元老院是元老院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和最终裁决者。元老院主席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。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。中央政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。

对外关系

1630年-1634年间,元老院国家奉行南进大陆均衡的外交政策。

军事

元老院国家武装力量由伏波军国民军治安军等组成。

科技

社会

人口

教育

穿越集团考虑到现阶段的物质能力,建立了一个混合的教育体系:面对少儿的国民教育和面对成年人的速成教育。

国民教育

首先是国民学校,它是国民教育中的基础。面对的是收容来的孤儿和直接为穿越集团服务的土著的子女。它是强制性的,年满八周岁,不满十二周岁的儿童,全部要入学。超过年龄的,放宽为可以只参加成人速成类的扫盲学习,拿一张最为基础的丙种文凭。

国民学校是一所完全学校,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。完成全部教育需要九年时间。但是胡青白把它分割为三个阶段:初小、高小和中学。除此之外,还设立了一个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保育院。

二年制的初小课程就是以的基础的读写算、公民教育――包括简单的中国通史、基本道德与社会公德以及简单自然科学知识。设置劳动技能课传授各种有用的工作技能,以提高动手能力和为未来参加工作做好准备。设置了一定量的体育课增强体质。

成人速成教育

所有的土著士兵、职工,一经招募之后接受为期一个月的“净化”检疫。检疫期间采取半天军训和劳动,半天文化学习的方式。军训由陆军负责,文化教育由教育部派人进行。教育内容是普通话、五百个基本汉字、基本的加减乘除。结束的时候进行一次测试。测试合格者,发给丙种文凭。未通过测试的人,可以在接收他的部门――军队、工厂进行再教育,参加每六个月一次的文化水平测试。再教育由各部门自行安排组织,教育部门提供协助。

获得丙种文凭的人,只要有兴趣和时间就可以继续参加进一步的成人培训。提升文化水平。但是不做强制要求。只是土著在晋升到一定等级的时候,文凭就会成为准入门槛――某些工种、职务、军衔或者得到某样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,必须持有某个等级的文凭。这是为了通过人的上进心来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。

教育部门每六个月安排一次文化水平测试,任何人均可来参加。   

职业技能教育

职业学校沿袭了学徒总队的制度和教育模式。招收的对象有面向所有获得过文凭的土著:无论是甲乙丙种还是中学的文凭。不同的文凭能够学习的工种也是不同的:打磨工和护士只要丙种文凭,教师和医士就必须是乙种文凭以上获得者,医生则是中学文凭获得者。

职业学校的培养的重点技术含量较高,需要较长时间培训才能胜任的工种,包括技工、教师、医护人员之类,也为未来。根据工种的不同,培训时间从三个月到三年不等。期间即有文化学习,也有在各部门实习劳动。

军政教育

军政学校以培养土著的军政干部为主。学校分为甲乙丙三种水平班。甲班招收有中学文凭的;乙班招收甲种文凭的。丙班招收乙种文凭持有者――只限在职职工、军人,由组织上推荐入学。[2]

治安

文化

圣歌

主条目:圣歌 圣歌是赞扬和歌颂元老院和国家的歌曲。绝大多数圣歌改编自旧时空的革命歌曲。

饮食

文化活动

参考

  1. 共同纲领
  2. 《临高启明》(网络版),第三卷 新社会,第118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