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赐
临高县教谕,河南洛阳人,屡试不第,四十来岁才补了一个“岁贡生”,被发配偏远之地。穿越集团给临高官吏发放津贴时不幸把他给忘记了,好在后来做了补偿。
经历
因不善经营,将县学的学田承包给了天地会,以永佃权为条件换取天地会对县学的全额资金资助。后来又因担心这样会让读书人念着“髡贼”的好处而后悔。
对澳洲书籍赞赏有加,但对芳草地教的俗体字、拼音和典籍中的句读等不屑一顾,不断地纠结于澳洲人带来的新气象和对“以夷变夏”的恐惧之间。
接受澳洲人的资助整修了茉莉轩书院、文庙和县学,在此过程中积极奔走,事后担任茉莉轩书院副山长、茉莉轩基金会会长,却又因自己被迫仰仗“化外之人”提供的嗟来之食生存而痛苦不堪。
受邀为穿越集团第一批情报人员讲授明朝礼仪知识。
参加了1631年元旦招待会(举办日期为1630年12月31日),被“女髡”的穿着和酒池肉林般的美食深深震撼,三观崩塌。
最为惹人注意的是女髡们的穿着,王赐早就听说过女髡们穿着大胆,“有伤风化”。此时排队等候入场的四五个女元老,个个都穿着露着小腿的裙子,有人干脆连大腿都时隐时现。其中一个高挑的女髡,身穿黑色裙装,露出两条白生生的长腿,腿上还裹着红色的渔网。上身衣服就靠着两根缎带挂在肩上,酥胸半露,看得王赐一阵小小的亢奋,在临高多年不用已经如死灰槁木般的某个器官忽然大量充血。让这迂夫子面红耳赤,赶紧将眼眸放正,眼观鼻,鼻观心,不敢再看女髡了。
王赐稀里糊涂跟着前面的一个元老拿了许多东西——他原本不想拿这么多。王教谕自认为自己多年来甘于粗茶淡饭,对美味佳肴有了足够的抵抗力,没想到有条件不吃和没条件不吃根本就是两个概念,肠胃在大好的食物面前发出了激烈的抗击,使得他不由自主地拿了许多东西:蟹饼、椰丝炸虾、炸鱿鱼圈、洋葱圈、烤鸡肉和炸红薯条,又取了一块鸡扒,几小块铁板沙朗——他不知道这是牛肉。看到一边在铁板上在煎鸡蛋,又要了一个。王老爷日子过得清贫,鸡蛋也算奢侈品。
“胡言!”王赐摆出老爷的架子斥责了一声,晕晕乎乎地回到了桌上,吃了一口沙朗,丰润肥厚的口感加上黑胡椒的辣味,让他差点连舌头都要咬断了。他又很快地吃下了一只炸虾,抬眼看见几个身材窈窕的女仆们走动着收拾盘子,细腰丰臀摆动如风中之柳……这位教谕老爷忽然悲从心来,竟然落下泪来——他发现自己过去的生活就是一片虚无的空白。
参加了“茉莉轩教育考察代表团”,参观芳草地,推测出澳洲人“逐鹿中原”的志向,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考虑。